SERVICE PHONE

363050.com
suchaolian 苏超联
你的位置: 首页 > 苏超联
“碳普惠”激励下的一场江苏超级足球联赛官网 - 2025赛季赛程+积分榜+视频直播绿色接力

发布时间:2025-11-20 11:46:30  点击量:

  江苏超级足球联赛,江苏足协联赛,足球赛程,积分榜,江苏球队,足球直播,聚焦江苏超级足球联赛,提供2025年赛程、积分榜、参赛队伍资料、赛事直播及精华集锦,全民足球激情不断更新!

“碳普惠”激励下的一场江苏超级足球联赛官网 - 2025赛季赛程+积分榜+视频直播绿色接力

  “苏超”总决赛产生碳排放1163.59吨,“碳中和”是如何实现的?请看——

  11月1日,南京奥体中心,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总决赛在此收官。随着球场灯光关闭、观众尽兴而归、垃圾清运完成、媒体发出稿件,一场绿色实践也悄然完成——通过低碳办赛和捐赠减碳量,赛事实现碳中和。

  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将一张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鉴证的“碳中和证书”,交到省体育产业集团负责人的手中时,不仅标志着一次办赛的“零碳”努力完成,也是江苏公共机构碳普惠探索的一次高光亮相。这背后,是一套从行为量化、数据核查、交易鉴证到价值激励的完整闭环,一场由政府牵头、机构参与、公众响应的绿色接力悄然走向前台。

  办这场“苏超”总决赛要产生多少碳排放?答案可能会让你吃惊:1163.59吨。

  这些碳排放从哪里来?从照亮球场的每一盏灯,到场内轰鸣的空调;从四面八方赶来观赛球迷的交通工具,到球员住宿酒店消耗的能源资源;甚至连啦啦队的加油棒、媒体的摄像机,都在产生温室气体。

  早在赛前一个月,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就致函赛事组委会,建议通过共同努力达成赛事碳中和。想要实现“零碳”,第一步是尽可能减少排放。“苏超”总决赛为此采取简化现场布置、倡导绿色出行等举措,但大型活动的碳排放总有部分无法避免,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而这,就是碳中和。

  “其他方式”有哪些?来看看已实现碳中和的大型赛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除了全部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新建场馆采用超低能耗设计等,还通过林业碳汇抵消赛事交通、住宿等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2023年杭州亚运会在运营绿色场馆、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通过企业捐赠碳配额、碳信用及公众种树活动等,抵消88.29万吨碳排放实现碳中和。

  “苏超”总决赛创新之处在于,用来抵消的减碳量,并非碳配额或自愿减排量,而是来自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平台上的捐赠。“所谓碳普惠,就是把公众和小微主体的低碳行为量化、赋予价值,用市场化方式鼓励大家参与绿色生活。”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处负责人解释道。

  这些捐赠的减碳量,既有来自普通市民的日常积累,也有来自公共机构的绿色实践。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汤志豪,就是其中的一位捐赠者。两个月前,他通过学校宣传了解到碳普惠平台,在该平台注册后每天骑车、坐公交出行,慢慢攒下66.35千克减碳量。看到平台为“苏超”总决赛发起捐赠倡议后,他毫不犹豫捐出全部减碳量,“没抢到决赛门票,能以这种方式参与,同样很有成就感。”

  去年9月上线至今,江苏公共机构碳普惠平台吸引个人用户超30万,他们累计捐出0.79吨减碳量参与“苏超”总决赛碳中和。而捐赠“大头”来自公共机构: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无锡市市民中心、无锡市滨湖区行政中心、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泰州市洪泽湖路66号集中办公区5个项目,共同捐出1162.80吨减碳量。其中,泰州项目提供的减碳量,来自机关单位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公共机构带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家乡球队助力,特别有意义。”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处长曹睿难掩自豪。

  碳普惠并非简单的数字配对游戏,背后涉及减排行为数据如何获取、怎样准确核算、交易如何进行等一系列问题。

  譬如,走路和坐地铁,哪个更环保?具体能减多少碳?这就需要一套极其严谨的科学规则——方法学。江苏已开发15套这样的方法学,覆盖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新能源汽车充电、节能改造等多个低碳场景和减排项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负责人打了个比方:“方法学就像是一把把精准的尺子,让每一种低碳行为产生的减碳量都有据可依。”

  收到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致函,“苏超”赛事组委会积极响应,主动提交涵盖观众交通住宿、场馆能耗、物料使用等环节的近百组数据。但这些数据是否准确、碳排放怎样计算,必须由专业第三方核定。为碳排放“追根溯源”的,是来自苏州市计量测试院有限公司的5人核查团队。团队成员、公司能源计量中心部长蒋建林介绍,核查类似于审计,需通过排放源识别,从活动数据、计算方法学、排放因子选择等方面核实碳排放量数据是否准确。

  这场核查远比想象中复杂。蒋建林和同事们对接包括赛事组委会在内的7个部门,除了到南京奥体中心现场核查主要耗能设备、单场赛事总能耗、赛后废弃物等,还要向南京市委宣传部核查媒体参与人数及车辆数、宣传标牌数量等,向南京市体育局核查球迷会备案情况、球迷人数、助威品等。

  核查完成后,团队向北京绿色交易所提交报告,以便后者进行鉴证。“一场备受瞩目的大型活动碳中和,要求碳排放的核算核查必须精准、抵消项目减排量必须真实可靠、结果评价必须权威。”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介绍,该所作为碳中和的综合评价与鉴证机构,对核算、核查、注销全过程进行监督,并对碳中和证书进行鉴证。

  “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认证,更是对赛事绿色价值的社会认可。它让碳中和从一个概念变成可量化、可追溯、可验证的现实。”王乃祥表示。这也是江苏公共机构碳普惠平台追求的目标。

  先实现精准量化,有效激励才能落地。而这,正是江苏公共机构碳普惠平台的核心目标——尝试破解“小微减排行为如何量化、如何激励”这个世界性难题,既算清公共机构发一度绿电的减碳量,也要算准个人步行一公里、吃一顿饭“光盘”的环保价值。

  为此,江苏制定《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及10余个实施细则、开发15套方法学,碳普惠平台还与诸多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由三峡电能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省及13个设区市计量院承担核查工作,多方确保方法学的科学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以及核查结果的准确性。

  “碳普惠的妙处,就是把每个人分散的低碳行为,转化成可量化的减排量。”在蒋建林看来,这套“行为—量化—激励”机制,成功解决了消费端减排“小而散”的痛点,既激活了普通人的减排潜力,也增强了公众对碳中和的信任。

  当无锡市市民中心光伏发电项目或是汤志豪骑行外出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可量化时,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谁愿意为这些无形的数据“买单”?

  大型赛事组织方是减碳量的常见“买家”。比赛不是天天有,但王乃祥认为,关键在此举的示范带动作用,“它成功搭建一个连接‘公共机构自主减碳’加‘个人微小行动’与大型公共活动的桥梁,让大型活动赛事的‘含绿量’有了具体体现,彰显了碳普惠机制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除了赛事,还有哪些潜在“买家”?“碳普惠实际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产业链。”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处负责人分析,上游有各类减排项目和场景,中游有核查咨询等服务机构,下游则是零碳园区、零碳产品等购买方。比如通过碳普惠平台,光伏项目除了卖电收入,还能通过出售在平台累积的碳资产获得额外收益。在购买端,企业买入碳资产来“生产”零碳产品,凭借碳足迹证明,就可进军欧美等对此有高要求的国际市场……

  在产业端,碳普惠正在激活“碳资产”的潜在价值。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运行两年来,已核发减排量35万吨,完成交易量14万吨,其创新经验被纳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5周年典型案例库;无锡开发的竹林碳汇项目,累计减排量9343.08吨,多次助力大型活动碳中和。

  对个人而言,碳普惠极大地降低了参与低碳生活的门槛,碳积分不仅可在积分商城中兑换实物商品,也承载着精神激励的价值。“每天我都会关注碳普惠小程序的数据。”汤志豪说,希望平台能给予更多奖励,特别是精神奖励,比如颁发虚拟证书、奖牌等,让捐赠更有意义,也能带动更多人参与。

  江苏公共机构碳普惠实践走在全国前列,但要从“试点”到“普及”、从“盆景”到“森林”,仍面临诸多挑战。

  今年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徐欣建议深化碳普惠机制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省生态环境厅在办理答复中坦言,政策与顶层设计滞后、市场机制与激励不足、基础能力建设不足、社会参与度待提升、区域协同与重复建设风险等,都在制约着碳普惠的深入发展。

  推广碳普惠,还需要探索更多成熟可行路径。“后续将围绕方法学开发和标准建设,减碳量消纳渠道创新、平台建设与系统对接、打造更多碳中和示范案例以及激发多方参与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形成‘公共机构引领、市场机制驱动、全民广泛参与’的可持续循环。”王乃祥期待,通过与江苏探索公共机构减碳和广大社会公众减碳相结合的新机制,将江苏公共机构碳普惠打造成全国标杆,并探索出可持续、可推广的成熟模式。

  目前,江苏正稳步探索市场化路径,尝试推动碳普惠与全国碳市场衔接,拓展减碳量使用范围,让“地方粮票”变成“全国粮票”甚至“世界粮票”,同时在碳排放“双控”背景下,创新引导企业购买减碳量,并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引导,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行为转化率。

  碳普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动员。它试图解答一个核心问题:在现代化社会中,如何将宏大的“双碳”目标,转化为每一个个体的自觉行动?因此,江苏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径:不行政推广、不强制打卡、不搞积分排名、不摊派任务,寄望于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群众加入。

  江苏现有公共机构近3万家,用能人员约2000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期待通过这次中和总决赛,助力“苏超”产生更好社会效应,也吸引更多群众参与碳普惠活动。

  “江苏碳普惠不追求短期用户暴增,将继续注重精神激励建设。”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处负责人表示,“想象一下,到2030年,你账户里的减碳量就是你为碳达峰作出的具体贡献。就像这次捐赠中和‘苏超’总决赛,让每个参与者都成为赛事实现碳中和的一分子,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是物质奖励难以替代的。”

地址:江苏超级足球联赛永久网址【363050.com】  电话:363050.com 手机:363050.com
Copyright © 2025 江苏超级足球联赛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